放蒙山

发布日期:2025-04-14

字体大小:

放蒙

清代《常州府志》记载,天宁寺隐圆法师一生笃信佛法,孝敬母亲,却不知为何突然无病而逝。就在他即将被火化之时,突然还阳,引得众人惊诧。他说:“因我前世杀害他人,被地府拘魂对质。阎王因我今生持戒修行,令还阳超度冤亲。”于是,隐圆发愿三年内“日礼千佛忏,夜放蒙山施食”,最终化解了前世宿怨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092750.jpg

由此可见,超度是化解前世仇怨,对治冤亲债主的“利器”,但在寺院中,关于超度的法事就有“放焰口”“蒙山施食”“水陆法会”等,它们有何区别?蒙山施食有何特殊之处呢?

放蒙山起源

蒙山施食的起源可追溯至佛陀时代。据传,阿难尊者在林中入定,遇面燃恶鬼,并被告知三日后堕入饿鬼道。阿难将此事禀告佛陀,佛陀遂传授《焰口经》,设立“面燃大士”牌位,上供三宝、下施众生,以此脱难。

后佛教传入我国,时至唐代,金刚智和不空两位高僧,以《陀罗尼施食咒》、《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》‌为本,制定初步仪轨,形成后世流传最广的焰口施食。而“蒙山施食”在传承前代基础上,由宋代甘露大师所立。大师居于四川蒙山,曾为普济幽灵,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,辑成《蒙山施食仪文》,因山而得名,亦称“放蒙山”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六祖惠能大师弟子惠明禅师,遵师命驻锡蒙山,夜遇一鬼吟诗自怜:“寂寂荒郊梦亦长,古今成败懒思量。野草鲜花捻多少,苦雨酸风几断肠。夜与萤光同出入,五更鸡唱影形藏。悔不当初修心地,致堕青山泪两行。”惠明禅师以佛法开示,助其超脱转生。后世将施食与蒙山地名结合,遂形成固定仪轨。

都是超度,区别在哪

放蒙山与焰口、水陆法会的区别在于:放蒙山为日常普济幽冥,超度饿鬼道,形式较简便,在每日晚课都可进行;放焰口仪式较繁复,不仅超度饿鬼,还包括其他六道众生,多在盂兰盆节等重大佛事启建;水陆法会则更为殊胜,规模最大、超度范围最广,兼具上供下施,是寺院最隆重的超度法事。

庄严仪轨

放蒙山,除了日常法事,也常在盂兰盆节或清明等节日举行。其仪轨严谨,分为多个步骤,旨在通过佛法利益超度亡灵,助其离苦得乐。

净坛请圣

诵《净坛赞》或《文殊护身咒》,洒净水,清障碍。迎请诸佛菩萨、护法龙天降临坛场,加持法会,诵《请圣偈》或《香赞》。

诵经超度

由僧人带领信众讽诵佛教经典,如《普召请真言》《破地狱真言》等,通过佛法的利益、超度亡灵,助其离苦得乐。

施食

在仪式中,偈颂《变食真言》《甘露水真言》为孤魂野鬼施食,通常以米、面、水等食物作为供品,象征布施和慈悲,以解无主孤魂饥渴之苦。

回向

诵《七宝如来名号》等,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,祈愿平安吉祥、众生离苦得乐。 

蒙山施食分大小两种,寺院道场每天晚课时,亦以蒙山施食仪为日诵常规,称为放小蒙山;中间置法坛,上供佛像,法坛对面设一孤魂台,供十方法界六道群灵之位,并请高僧主坛说法,称为放大蒙山。念诵内容和小蒙山相仿,只是经咒遍数比小蒙山多。

施食的目的与功德

蒙山施食对象为幽冥众生,目的有三:

为解怨

我们与六道众生无始劫来多有业力纠缠,互为冤亲债主,为解其怨,所以施食救度。

为警惕

借此令信众感受三恶道苦楚,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行举止,不造恶业,以免沉沦。

为行菩萨道

以大悲心,借佛、法、僧的力量,使六道众生都可以来这里听经、闻法、忏悔,增长善根,共成佛道。

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》中记载奉施饮食的十种功德:得命;得色;得力;得安稳无碍辩;得无所畏;无诸懈怠 为众敬仰;众人爱乐;具大福报;命终生天;速证涅盘。又有《佛说救拔焰口饿鬼经》云:“若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食,施饿鬼,便能具足无量福德。寿命延长,增益色力,善根具足。”

通过施食,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,帮助饿鬼道众生脱离饥饿之苦。为亡者祈福,助其脱离恶道,往生善趣。参与者通过布施、诵经、持咒,积累福德资粮,净化自身业障,培养慈悲心。

在家人能放蒙山吗

佛子还需注意,“放蒙山”虽发心殊胜,但由于救拔对象特殊,仍需在庄严的道场内,在三宝的加持下,如理如法地启建,才能确保法事的功德圆满,真正的利益幽冥众生。

(来源:南华禅寺)

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