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4-21
大禅师佛陀蜜多撰
宋 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
坐禅之法要有五门:一者安般;二、不净;三、慈心;四、观缘;五、念佛。安般、不净二门、观缘,此三门有内外境界;念佛、慈心缘外境界。所以五门者,随众生病:若乱心多者,教以安般;若贪爱多者,教以不净;若瞋恚多者,教以慈心;若着我多者,教以因缘;若心没者,教以念佛。
一
若行人有善心已来,未念佛三昧者,教令一心观佛。
若观佛时,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,分明谛了已,然后闭目忆念在心;若不明了者,还开目视,极心明了然后还坐。正身正意系念在前,如对真佛明了无异。即从座起跪白师言:「我房中系念见佛无异。」师言:「汝还本坐,系念额上,一心念佛。」尔时额上有佛像现,从一至十乃至无量。
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、若去身不远而还者,教师当知此是求声闻人。若小远而还者,求辟支佛人。若远而还者,是大乘人。三种所出佛还近身,作地金色,此诸佛尽入于地,地平如掌明净如镜。自观己身明净如地,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。得是境界已白师。师言:「是好境界。」此名初门观也。
师复教系念在心然后观佛。即见诸佛从心而出,手执琉璃杖,杖两头出三乘人,光焰有大小。如是出已,末后一佛执杖在心正立而住,末后住佛回身还入,先去诸佛尽来随入。若小乘人入尽则止;若大乘人入尽已,悉从身毛孔出满于四海,上至有顶下至风际,如是照已还来入身如净琉璃。所以光明还来入身者,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。如是已即往白师。师言:「此名一切念处,以能生诸定故名为念处。亦初得此法。皆是诸佛弟子所得,非是邪道神仙所见。上杖者,定相也。相光者,智慧相也。此内凡夫境界相也。」
师复更教言:「汝从今舍前二观,系心在齐。」即受师教,一心观齐。观齐不久,觉齐有动相,谛视不乱。见齐有物,犹如鴈卵其色鲜白。即往白师。师言:「汝更视在处。」如师所教,观已有莲花,琉璃为茎、黄金为台,台上有佛结加趺坐。第一佛齐中复有莲花出,上复有佛结加趺坐。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,海边末后第一佛还入第二佛齐,第二佛还入第三佛齐,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齐佛。令为一一佛入行人齐中已,行人自身诸毛孔遍出莲花满虚空中,犹如垂宝璎珞。如是出生,见诸莲花尽入齐。行人尔时身体柔软轻悦,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,即以所见白师。师言:「大善。汝好用心观此身成定相也。」师教言:「更观齐中。」即如教观,见顶有五色光焰。见已白师。师言:「更观五光有五瑞相。」如教观已,见有一佛在光明中结加趺坐,更观五光中佛有何瑞相?即见佛口中种种莲花出,出已遍满大地。更令观五光中佛一,见佛齐中有五师子出,师子出已食所出诸花已,还入五光中佛齐中。师子入已,五光及佛即从顶入。此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。
行人复观光入佛身已,行人身作金色。见金色已,见齐中有物,圆如日月白而明净。见已白师。师言:「更观。」即见佛出满腋下,及腰中有佛出,凡四佛出。四佛出已见四佛身,一一佛出无量圆日光,日光甚明净。因诸日光,见四天下色,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悉皆明了,如见掌中无所罣碍。此名白净解脱境界也。见如此已,还见四佛随出处还入。四佛入已,复见白焰诸光,前入后出、后入前出,左入右出、右入左出。如是四种出入竟,见自身明净,及水四边圆满净光。此为名明净境界。见此光已,名成念佛三昧,在四禅中。
热点资讯